.jpg)
4月17日,才哇在扎西大同村。新华社记者 吴光于 摄
面前的才哇,依然是那身康巴汉子的打扮——粗黑的发辫上系着长长的黑穗,盘在头顶;一身棕色的藏袍包裹住高大、坚实的身板;透着“高原红”的脸上一直挂着憨厚的微笑。
一年前的玉树“4·14”地震中,作为结古镇扎西大同村三社社长的才哇,强忍着痛失妻子、女儿、孙子三位亲人的悲痛,带领村民奋力展开自救,昼夜奔波。地震发生后10天的时间里,这个坚强的康巴汉子总共睡觉时间不足10个小时。然而,每当有救灾物资到来或者村民来找他,他都“精神抖擞”。
震后不久,才哇带领大家把300斤面粉、100斤青稞和10斤清油送到了每位村民家。扎西大同村三社村民才巴君乃说:“才哇把一切我们没想到的都想到了,他就是我们的亲人。对我们就像手中捧着的一碗水,生怕倒掉了。”
在2010年央视“感动中国”的颁奖舞台上,才哇羞涩地接过奖杯。他的事迹感动了神州亿万观众,被誉为“铁汉”。
震后一年,结古镇又迎来风雪笼罩的初春。穿过扎西科赛马场“帐篷城”内一条条交错的小路,记者终于在结古镇扎西大同南管委会的一个帐篷里又见到了才哇。
如今他是管委会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。用同事扎西尼玛的话说,是一块“抹布”,因为那里有问题,就得找才哇。在管委会所管辖的7000多位村民中,大家都亲切地叫他“阿吾才哇”。“阿吾”在藏语里是对年长的男性的尊称。
在地震发生前,才哇带领三社的村民办了两个集体厂子,不仅解决了20个人的就业,每年还给村里一户人家发放50袋牛粪,一个人500斤口粮,但是他自己和普通工人拿一样的工资。因为对各家各户的情况了如指掌,在做受灾群众房屋损失统计、救灾物资、补助发放和新居建设准备等工作中,才哇发挥了很大的作用。加上他在群众中的威信,即使有什么矛盾,也能很快迎刃而解。
地震后不久,才哇把村里的10名待业青年组织成了一个协警队,维护治安。他让自己本来开卡车的儿子也放弃了过去很好的收入,加入了协警队,为管委会义务工作。他的女儿也成了管委会的收发员。
现在,才哇坚持着“五加二”“白加黑”的工作。他的辛勤不断鞭策着身边的年轻人。“有阿吾才哇在身边,我们一分钟都不敢懈怠。”管委会工作人员才仁青梅说。
然而,每天紧张工作的背后,才哇也常常伤感。
“过去每年夏天7月的时候,我们三社的村民都会集体去爬山、郊游。以后再去的时候,有7个人再也见不到了。我现在不敢想象以后大家又聚在一起的情景。”他说,“每次爬到山坡上回望结古镇,心中总会有深深的伤感。它来的时候很容易,消失却很漫长。”
去年的4月17日,当3名亲人在扎西大同天葬台随着近千名地震遇难者遗体被火化时,忙着为村民奔波的才哇没能去送亲人们最后一程。今年4月14日,当玉树三大寺院在那里举行法会祈福诵经时,才哇又因为工作没能参加。
直到今年的4月17日,他来到亲人被火化的地方,久久站在那里,说不出一句话。他默默地挂着经幡,拨弄着手中的念珠。当天边的夕阳照向他久久不愿离去的玛尼堆,这个魁梧的男人眼中噙着泪水,却始终仰望着天空,不愿让眼泪落下。